2021-05-17近期,一些機構和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一、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表現形式1.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非法集資。一些機構明顯超過床...
2021-05-17近來,一些機構以提供“解債服務”為名,通過收取咨詢費、服務費、保證金等方式吸收資金,存在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風險隱患,嚴重損害債權人、債務人財產權益。現將有關風險警示如下: 一、打著“債事咨詢”“化解債務”旗號。所謂債事服務機構宣稱在債權人、債務人之間搭建服務平臺,承諾收取咨詢...
2021-04-23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類互聯網平臺及理財投資產品層出不窮,一些機構邀請明星代言推廣或站臺,存在過度宣傳、承諾高額回報、誤導性宣傳等問題,嚴重損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此,特提醒金融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做到“三看一防止”,切實防范金融陷阱。 一、認清明星代言金融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金融產品信息不對稱性高、專業性強...
2021-03-17近日,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群發短信,假冒多家銀行名義發送服務信息,聲稱客戶手機銀行、銀行卡、身份證等過期或失效,誘導客戶點擊短信中網站鏈接訪問虛假手機銀行系統,客戶一旦受騙提供銀行卡號或手機號、賬戶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不法分子將迅速冒用客戶身份進行轉賬,盜取銀行卡內資金,使客戶資金遭受損失。特此提醒消費者注意保護個人賬戶信息安全,從官方渠道辦理手機銀行或網上...
2021-03-11當前,社會上一些企業、公司平臺及個人打著養老服務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利用多種手段,吸引廣大群眾進行投資。事實上,部分平臺或個人不具備資質、無正當實體、收益與其承諾的回報不匹配、資金安全無保障,其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在此,特作出以下提示。 一、遇下列情形務必警惕(一)以提供&l...
2021-01-05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特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一是信息披露不當,存在銷售誤導風險。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然而,所...
2020-10-30直播帶貨這一新媒體購物形式出現以來,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其中,有些金融產品相關的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風險隱患。為此,特提醒社會公眾:應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認真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重要信息和風險等級,防范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一、當前金融直播營銷...
關于防范假借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查看詳情
2020-07-20近年來,互聯網與金融的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難以及滿足民間投資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名義開展非法集資等違法金融活動,嚴重威脅社會公眾資金安全,侵害人民合法權益。結合近年一起假借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例,特提醒社會公眾:應注意防范假借金融創新名義進...
2020-07-02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已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根據信用卡業務的一些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特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一是科學認識信用卡功能。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金融消費者日常、高頻、小額...
2020-06-24據反映,近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賬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特提醒廣大消費者: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不法分子通常慣用手法:首先,以可獲得便捷網絡貸款、小額貸款等名義聯系消費者,誘導消費者下載釣魚軟件進行注冊或提供個人信...